禁忌书屋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当前位置: 禁忌书屋 >> 科研教学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以光为引,逐光而行

作者:涂密密来源:禁忌书屋 阅读次数:更新时间:2025-10-24 09:55:43

作为一名眼科专硕研究生,这段求学时光宛如一场探索光明的旅程,充满了知识的积累、实践的磨砺与成长的喜悦。在短短的研究生生涯中,我不仅在理论知识上有了扎实的根基,更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的专业技能,每一次的经历都如同点亮了前行道路上的一盏明灯,让我对眼科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在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临床知识的学习始终是重中之重。课堂上,老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对眼科疾病的病理机制、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有了系统的认识。从眼睑疾病到视网膜病变,从屈光不正到复杂的眼外伤,每一堂课都如同一场知识的盛宴,让我汲取着丰富的营养。我认真学习了眼科的解剖学知识,熟悉了眼球的每一个细微结构,这为我后续的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临床中,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跟随老师们查房、会诊,观察他们如何运用专业知识解决患者的疑难问题。每一次的病例讨论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学会了如何从患者的症状、体征出发,结合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精准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的制定。我养成"病例复盘"习惯,整理疑难病例,将影像学资料与文献对比。扎实的临床知识如同一座坚固的基石,支撑着我在眼科医学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专业基地组织的义诊活动,是我研究生生涯中一段难忘的经历。在义诊现场,面对着那些怀揣着对光明渴望的患者,我深刻感受到了作为一名眼科医生的责任与使命。我们为他们进行视力检查、眼底检查,解答他们关于眼部疾病的各种疑问。有的患者因为长期的眼疾困扰,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看到他们焦虑的眼神,我更加坚定了要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们的决心。在义诊过程中,我不仅为患者提供了专业的医疗服务,更学会了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与鼓励。一位患有白内障的老奶奶,在得知可以通过手术恢复视力后,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传递光明的温暖与力量。义诊活动不仅让我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更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医者的社会责任,激励着我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为更多的人送去光明与希望。



神经眼科是一个相对复杂且前沿的领域,涉及到眼科与神经科的交叉学科知识。在准备发言的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一遍遍的梳理患者的诊疗经过以及影像学线索,不断的核查PPT。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与分析,我总结了自己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特殊案例进行分享。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学术研究需要不断学习、勇于探索。我还积极参加了基地组织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与其他参会者分享自己的学习与实践经验,同时向他们请教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通过大会上的学习,我拓宽了自己的思维,学到了许多实用的临床技巧与研究方法。让我深刻感受到眼科领域的蓬勃发展与不断创新,也让我意识到自己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领域中立足。

白内障超声乳化培训班是我研究生生涯中一次重要的实践技能培训机会。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作为目前治疗白内障的主流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优点,但同时也对医生的操作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培训班上,经验丰富的导师们为我们详细讲解了手术的每一个步骤与要点,从术前准备到术后护理,从超声乳化技术的操作技巧到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都进行了系统的培训。我们还进行了模拟手术操作练习,在眼球模型上反复练习手术技巧,感受手术器械的操作手感,熟悉手术流程。通过这次培训,我的手术操作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也让我对白内障手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不仅为我今后开展临床手术奠定了基础,更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眼科医生,精湛的手术技能对于患者恢复光明的重要性。



三年专硕生涯,像一场漫长的"验光配镜"——临床知识是矫正屈光不正的镜片,学术交流是调整散光的轴位,手术技能是优化瞳距的参数,而人文关怀则是那副温暖的镜架,将所有专业素养整合为守护光明的力量。从初入临床时连眼压计都不会使用的青涩医学生,到如今能独立处理常见病、参与复杂手术的眼科医生,改变的不仅是履历上的技能列表,更是看待医学的视角:眼睛从来不是孤立的器官,而是通往心灵的窗口;医生也不仅是疾病的治疗者,更是希望的播种人。

返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