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书屋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当前位置: 禁忌书屋 >> 科研教学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在“办公室一课”里播种温度

——神经内科刘春苗主任与住培医师符建芳的师生日常

作者:张聪聪来源:禁忌书屋 阅读次数:更新时间:2025-10-24 09:43:50

“假如这位手抖的大叔是你父亲,你最想先听到什么?”

清晨八点,神经内科医生办公室,阳光沿着百叶窗的缝隙落在病历上。刘春苗主任医师一句轻声提问,把符建芳从“诊断思路”瞬间拉回到“病人视角”。2025级住培医师符建芳翻开记录本,在“H-Y分期”旁边补了一行字——“先治心,再治病”。


这堂课没有PPT,也没有讲义,却是神经内科专业基地最具人气的“固定节目”:刘主任利用查房前的十分钟,与责任学生面对面复盘真实病例,把临床知识与医患沟通技巧揉进每一页病历。

一、沟通公式=3秒沉默+30%降速

“开口前停3秒,语速降30%,患者焦虑值就会降一半。”刘主任把这条自创公式贴在电脑边。符建芳第一次独立接诊就遭遇“连环炮”式提问,她谨记导师提醒,先递水、后沉默,再轻声解释,3分钟后家属情绪缓和,病史采集顺利完成。那天她在笔记本上写下:沟通不是话术,是让家属“被看见”。

二、以病人为中心,先算“生活账”

调整帕金森用药时,符建芳原想直接加用新药,刘主任却提醒:“大爷靠买菜日挣80元,新药日费60元,他会偷偷减量。”最终她们选择调整现药剂量+康复训练,既控症状也保生活质量。随访时大爷一句“这姑娘懂咱难处”,让符建芳真切感到“以病人为中心”的重量。


三、情景模拟,把坏消息说“暖”

每周五,办公室变身“小剧场”:刘主任扮焦虑家属,符建芳做告知医生。一次次被追问“我爹瘫了咋办?”她学会先说“我们一起想办法”,再讲医学事实。刘主任送她八个字——“先处理情绪,再处理疾病”。

四、教学相长,火炬接力

住培三月,符建芳已能独立管理8张床位,NIHSS评分、溶栓谈话、术前评估样样拿得起。她说最珍贵的不是技术,而是导师传递的“把患者当家人”的体温。刘主任则笑言:“看着年轻人翅膀变硬,就是我最好的科研成果。”结语

在神经内科,这一幕每天都在上演:老师以阅历为灯,学生以热情为火,共同照亮医患共同的“健康之路”。住培不仅是技术的训练营,更是价值观的接力站。愿更多“符建芳”在这里拔节孕穗,让更多“刘春苗”的学识与仁心,沿着神经突触,生生不息。

返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